近年來,我國丙烯酸行業處于快速擴產、產能從不足趨于過剩的階段。2011年是丙烯酸供需缺口最大的一年,年初全國產能120萬噸,需求超過100萬噸,產品價格和行業產能利用率雙雙高企。2012~2015年,計劃投產的丙烯酸產能超過180萬噸。而丙烯酸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紡織、涂料、皮革、造紙、高吸水性樹脂等行業,增速預計在10%左右,未來數年內消費的增長無法覆蓋快速增長的行業產能。
但丙烯酸行業較之一般產能過剩行業為好的一點在于產業鏈具有較高的集中度。截至2012年底,國內排名前5的企業總產能占全國的60%以上,且后續的產能擴增規?;径际?/span>16萬噸左右的世界級規模。從全球角度看,亦是如此。寡頭壟斷的行業格局使行業內企業能夠相對理性地處理競爭與合作的尺度,降低慘烈價格戰發生的概率。另一方面,丙烯酸及其酯易燃易爆,具有較高的生產隱患,一旦某家廠商發生事故,短期供需會受到顯著影響。2012年9月底,日本觸媒的丙烯酸裝置發生爆炸事故,導致全球丙烯酸供給驟緊,國內丙烯酸價格亦應聲而動,從11500元/噸左右暴漲到近17000元/噸,國內以丙烯酸為主要產品的上市公司衛星石化四季度凈利潤亦環比上升超過30%。
6月末,上海一化工企業發生丙烯酸泄漏事故,一周之內,丙烯酸價格從10500元快速上漲到11850元,景氣短期向好趨勢顯著。但隨著國內丙烯酸及酯產能過剩的進一步深化,突發事故所能引起的丙烯酸短期景氣也將日益呈現衰減趨勢。事實上2012年的丙烯酸景氣也僅僅持續了不到一個季度,低于當時市場多數分析師的預期。因此,我們對于此次事故所帶來的丙烯酸及酯的景氣高度及可持續性相對謹慎。丙烯酸長期擴產壓力之下,行業和企業的核心出路來自于提高技術水平、保持規模效應和下游產業鏈的延伸。